7月12日,2012年全国留学人员团体秘书长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各团体代表就海归创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青岛市留学人员协会秘书长先明对此深有体会。“近年来,在探索海归创业发展模式上,多数二线城市已经形成了海归在区域间的环流特色。”这种特色是指同一个海归(或本土人才)在多个区域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在区域环流中成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青岛普加智能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清禄家住北京,“由于业务、会议关系,我每个月要至少出差1次。”他说。
像谢清禄这样的海归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常住一线城市,而企业落户于二线城市,且频繁地在不同的城市间流动,即在区域间环流。这样的生活好比是“双城记”。
“青岛的气候条件好,人才较稳定。此外,相比一线城市,市场较小,更适合企业起步。我们更容易打开局面。”说起当初将企业落户青岛的原因,谢清禄表示,“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很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青岛以建设国际化城市为发展定位和战略,这就需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项目。再加上青岛自身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城市,海归容易找到发展的空间和机遇,也易于与本土融合。
尽管普加公司在发展中也遇到了把握市场方向和推广市场的难题,但是发展至今,它的用户规模已超过2000多万,市值过亿,员工人数过百。
从趋势到模式要搭建平台
“海归在区域间的环流特色出现于近3年,特别是在中国自2008年底开始实施吸引海外学子归国创业的‘千人计划’之后,这种特色就更加明显了。”青岛市留学人员协会秘书长先明介绍道。
留学人员不仅具有多国文化背景,而且掌握着海外的先进技术。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留学人员在国际间流动是必然趋势。先明表示,海归在区域间的环流特色仅仅是一种趋势。为了使其形成一种模式,政府要搭建平台,提供办公条件、资金援助、住房保障等支持。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谢清禄表示,政府要多提供交流的平台,以供大家分享各行业资讯和借鉴克服困难的办法。另外,为刚起步的企业提供诸如法律和会计方面的公共服务也是十分必要的。
正如欧美同学会秘书长靳志伟在谈到地方引才创业时所说,“引进的项目要适合海归的专业需求,并提供合适的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模式提供成长空间。应注意海归的特点和需求,照顾他们的特殊利益。” |